Search

「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經歷,才有辦法真正理解的。你不能永遠都只站在純粹分析的立場。」
  • Share this:

「人生的某些事物,是你必須先經歷,才有辦法真正理解的。你不能永遠都只站在純粹分析的立場。」
⠀⠀⠀⠀⠀
  — —《#聊天紀錄》莎莉魯尼
⠀⠀⠀⠀⠀
她的第一本小說《聊天紀錄》,出現不少《正常人》的影子,存在許多打磨、羽化的痕跡,雖然難以斷言這些轉變全然正面,因為同時也看見一些純粹的,澄澈的,貼近真實經歷的事物被埋藏得更為不著痕跡,以及作者真正意圖透過小說揭露千禧世代所面臨的幽微處境。那些多數小說當作主體的階級差異、成長過程、權力關係都成了莎莉魯尼彰顯人與人溝通失調的背景,無論伴侶、家人、朋友之間,展現這一輩年輕人敏感焦慮,缺乏自信,社交障礙,畏懼表達自我,甚至在辯才無礙的大道理中作繭自縛的普遍現象。
⠀⠀⠀⠀⠀
若硬得去比較《聊天紀錄》或《正常人》孰優孰劣,於我而言是徒勞的,後者透過一對多年戀人分分合合之過程,精準且精湛描繪親密關係背後的千絲萬縷;而前者,則是在前戀人與婚外情的複雜連結看待本質其實相當單純的情感關係,較少著重愛情,而以簡練的對話和感受層層剝開故事內核,冷靜觀看人走入感情中的樣態。
⠀⠀⠀⠀⠀
我們好像不自覺都成為這樣的人,博覽群書,聰明機靈,善於批判,好勝心強,知曉擁有無數權利,卻找不到自己的個性,愛上自認值得的對象,認為自己喜歡的人不應只隸屬於芸芸眾生,好比書中的主角法蘭希絲。時下年輕人排斥任何標籤,不願被任何類別侷限,好友玻碧既是前女友也是摯友,英俊高大的演員尼克既是有婦之夫又是情不自禁吸引她的無害男子;比起面對面交流,透過社群軟體、電子郵件才有猜測、忖度、思考、意在言外的空間,可以為自己留點退路,可以保持最美的距離,於理智範圍內努力讓自己以「一個值得讚賞,值得愛的人」的模樣出現。
⠀⠀⠀⠀⠀
「但是表露情感,並不是脆弱的象徵。」
⠀⠀⠀⠀⠀
法蘭希絲在走入這段婚外情之前,早已明瞭自己即將面對的是沒有結果的關係,她也不確定幾想要什麼結果,甚至清楚所有被愛沖昏頭的人會有什麼樣的不可理喻與反反覆覆,她都心知肚明。但,「知道」不等於就成為了過來人,不等於人生可以少繞好幾條遠路,白人的文化特權讓她講話頭頭是道,過度簡化的性別理論讓她規避了道德承諾,為了想要擺脫痛苦便將痛苦加諸於他人身上。這些事情都沒有出口,亦無法憑藉一人之力找到有困境的解答。不必對每個人展現真實的自我,但當你難以任由連結斷裂時,表露情感就是溝通的第一步,那一扇門打開了,才有希望一起找到另一種相愛的模式。
⠀⠀⠀⠀⠀
⠀⠀⠀⠀⠀
「我告訴她說梅麗莎說我不是善良的人。玻碧聽了也笑起來。梅麗莎可清楚了,她說。她自己什麼時候又對別人善良來著?
⠀⠀⠀⠀⠀
說不定善良原本就不該拿來當成衡量的標準,我說。
⠀⠀⠀⠀⠀
這絕對和權力有關,玻碧說。只是我們很難判斷誰擁有權力,所以我們就用『善良』來替代。」
⠀⠀⠀⠀⠀
⠀⠀⠀⠀⠀
善良不是衡量他人,也不是衡量自我的標準,真正走過一遭的人會告訴你世界充斥灰色地帶,而這些事情都在經歷過方能著地,其他還有愛情、種族、性別、家庭無數複雜議題,我們必須透過談話,理解,傾聽,溝通思索彼此的答案,更進一步認識自我與其價值。《聊天紀錄》結局收得與《正常人》一樣出色,縱使仍舊不知該拿人生怎麼辦,但我們會在模糊不清的複雜網絡裡接受生命的每一刻。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Kristin| 東吳中文畢,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著有《光影華爾滋》,喜愛透過觀影、閱讀探索人與人,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 合作邀約| 寶旭姐 [email protected]
View all posts